2月17日,央視《讀書》欄目走進“鋼的城”---大冶特鋼,與湖北屈原文藝獎獲得者、《鋼的城》作者羅日新進行訪談,分享文學之美,傳播讀書之樂,講述了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印記和改革者的使命擔當。中國作協副主席、書記處書記吳義勤,黃石市委書記郄英才,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常務副總裁王文金,大冶特鋼黨委書記、總經理蔣喬等參加活動。
長篇小說《鋼的城》中國作家協會黃石采風行活動由中國作協、湖北省委宣傳部指導,人民文學出版社、《十月》雜志社、湖北省作家協會主辦,黃石市委、市政府、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共同承辦。
長篇小說《鋼的城》以近53萬字的篇幅,講述了中國鋼鐵歷史企業的發展歷程。該書以位于中國近代最早的鋼鐵企業,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旗下的大冶特鋼為原型,以1994年到2018年,鋼鐵企業在改革中的變遷為主線,描述中國鋼鐵工業在改革開放中迎來新的火紅年代的故事,字里行間帶著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印記、中國改革者的使命擔當、中國工人鋼鐵般的意志和爐火般的赤誠。其中改革者易國興、祝大昌、俞剛,普通工人吳回芝、活寶、賴子、葉老實等形象頗有典型性,塑造得可親、可敬、可信,鋼鐵人的百味人生躍然紙上。
17日上午,報道團隊來到大冶特鋼。在公司賓館香樟園中,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李潘看到一棵600年的香樟樹,開心地邀請同行人員幫忙拍照留念,“這應該就是書中所提到的香樟樹吧。”
香樟園中還有一座張之洞的雕像,現場不少人又回想起書中的情景:“易國興也說到,‘每天,我都要面對張之洞的漢白玉雕像,行注目禮。我向張之洞發誓:總督前輩,晚輩來了,你盯著我吧,我易國興如果后退半步,你就讓我淹死在改革的浪潮之中!’”
從書到現實,《讀書》欄目報道團隊對書中提及的大冶特鋼張之洞雕像、西總門等地點、場景進行了細致拍攝;訪談中,李潘和羅日新暢聊鋼的“情”、鋼的“事”、鋼的“城”。
當日下午,中國作協、人民文學出版社、《十月》雜志社、省作協,國內知名高校專家教授學者、文藝家,影視投資機構嘉賓等一行50余人來到大冶特鋼,參觀考察《鋼的城》主要場景歐式樓、西總門、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高爐遺址以及460鋼管生產線。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李潘率團隊來黃石拍攝《鋼的城》電視專欄節目,該節目將在CCTV-10科教頻道《讀書》欄目播出。